容貌焦慮的溫床:花太多時間在IG、抖音、FB上,可能會讓你越來越不喜歡自己!

一項由美國心理學協會發布的研究顯示,若你對自己有低落的外貌自尊、負向的身體意象或容貌焦慮,縮短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,會獲得顯著的改善!

眾所皆知,由於身體與心理因素急劇改變,青春期是身體意象、飲食失調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高峰期。此項研究的作者Gary Goldfield博士表示,「青少年每天平均花費6~8個小時在3C產品上,使用3C產品時有大量的時間花在瀏覽社交媒體上。社交媒體可能會讓用戶每天接觸到數百張甚至數千張的圖片,包括明星、時尚玩家或健身模特的照片。我們知道這些圖片,會讓青少年有錯誤的信念,認為自己應該要和他們一樣擁有完美身材,導致他們對體重和身材都感覺不滿。」

為了解「減少社交媒體使用時間」與「身體意象」間的因果關係,Goldfield與他的同事曾對38名患有焦慮症、憂鬱症的大學生進行一項實驗。實驗組被要求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,控制組則不受到每天一小時的限制。三週結束後,實驗組的參與者對自己的容貌、外表和身體意象都有較為正向的態度。

後來,研究團隊將本研究擴大到220名17-25歲的大學生來進行,其中有76%為女性,23%為男性,1%為其他性別認同。研究團隊挑選,社交媒體裡的「活躍者」,其定義為參與者每天至少需要使用智慧型手機達到2小時以上,且合併出現憂鬱症或焦慮症。

在實驗的第一週,所有參與者都被指示需按照以往的方式使用社交媒體,不要有任何改變。這段過程裡,研究團隊對參與者使用手機的時間進行追蹤和測量,且要求參與者每日提交社群媒體使用量報告的截圖給研究團隊。

第一週之後,有一半的參與者被指示將其社交媒體使用量減少,社群媒體的使用量每天不能超過60分鐘。實驗開始時,參與者需參與自陳式的量表,回答和外貌或是體重有關的問題,作為前測。實驗結束後,參與者也會使用同一份自陳式量表進行後測。

接下來的三週裡面,實驗組將社交媒體使用量減少了約50%,平均每天只使用78分鐘。而控制組,則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體188分鐘。

實驗組在三週的實驗後,對外貌自尊、身體意象的看法都有正面的提升,而控制組則沒有看到顯著的變化。這項研究對青少年的身體意象議題提供了重要的啟示。社交媒體的高度普及化,可能會對他們的身體意象和外表自尊產生負面影響。

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,是一個簡單、容易操作,且能在段時間內產生幫助的方法。研究者也建議,社群媒體的用量需要列入容貌焦慮、負面身體意象、低度外表自尊者、身體畸形症患者在就診時的一項評估,或治療的介入方針。

台灣的手機普及率相當高,我們想提醒網路使用者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,適度使用社交媒體,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完美身材或完美臉蛋。以不批評自己或他人容貌和外表的方法,接納自己與他人。

我們呼籲台灣社會各界關注這一問題,特別是家長、教育工作者和醫療專業人士,應當重視年輕人對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,並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,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和心理狀態。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努力,才能夠幫助青少年擺脫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,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和心理狀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